乾照光电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乾照光电(300102)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所处的行业发展情况 1、LED市场需求回暖,高端化趋势推动行业增长 2024年上半年,LED行业整体市场需求呈现回暖态势。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显示、照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LED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渐上升。显示、照明、背光等领域有望在需求复苏的带动下,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LED市场已逐步回到增长轨道。此外,国家“双碳”战略、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和绿色经济主题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迭代,LED产品需求不断升级,市场需求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产品升级,行业发展高端化趋势明显。根据TrendForce最新LED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LED市场将有机会恢复成长,产值预估可达130亿美元,年增3%。主要受惠于车用照明与显示、照明、LED显示屏、紫外线/红外线LED等市场需求回温等因素带动。 2、Mini/MicroLED细分市场强劲增长,政策支持加速技术创新 LED技术广泛渗透,Mini/MicroLED等细分市场增长强劲。随着数字娱乐产业演进,新兴产业如车载显示、裸眼3D、元宇宙为LED带来商机,Mini/Micr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杰出代表,引领着显示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更是在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根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MiniLED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5%;到2025年全球MicroLED市场规模将超过35亿美元,2027年全球MicroLED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政策如《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支持Mini/MicroLED技术突破,并设定2025年、2027年发展目标。此外,《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等政策为MicroLED行业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 3、政策推动商业航天发展(000547),市场前景广阔 2024年,商业航天被正式定位为“新增长引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标志着国家对该领域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商业航天的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专项规划,例如《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2024-2028年)》等。据《中国航天科技(000901)活动蓝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67次航天发射任务,位列世界第二,预计2024年将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再创新纪录。 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活力,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产业链逐步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传统三大通信运营商持续加大卫星通信产业布局,加速产业下游市场拓展,有望基于庞大用户量,更充分挖掘卫星通信对传统地面通信产业的赋能,加速卫星通信市场的扩容。随着民营火箭企业参与布局卫星星座,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正式建设进程有望迎来提速。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已申请的卫星数量总数接近4万颗,其中包含三个“万星星座”级别的项目。G60星座计划发射15,000颗左右卫星,预计2024年将发射并运行至少108颗卫星;GW星座计划发射12,922颗卫星;Honghu-3星座计划发射10,000颗卫星。 未来,随着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正式建设的开始,低轨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有望迎来发展。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中,卫星互联、地信测绘、导航定位、应急救援、行业应用等领域细分市场将呈现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泰伯智库测算,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2.8万亿元。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接近10万亿元。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和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更,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为国内领先的LED芯片、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全色系的从紫外到红外的芯片,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MiniLED、MicroLED、VCSEL等,凭借均匀性、一致性、可靠性等综合性能方面的领先优势,多项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紫外杀菌、背光、显示屏、通用照明、数码显示、红外安防、电子设备指示灯、交通指示灯,夜景工程、车载照明等众多领域。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依据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按年、季、月的实际需求及供应趋势分析制定详细的采购方案。由采购部统一负责,选择多家实力雄厚、交货及时、服务意识好的供应商作为供货渠道,保证材料的正常供给。 2、研发模式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起以半导体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产品性能为目标,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平台,以质量控制体系为保障的技术发展模式。瞄准国内外市场和潜在市场,组织研究、攻关和创新,使企业不断地造就一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公司具备强劲的发展后劲。公司已制定了符合ISO9001及IATF16949标准的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程序、产品质量手册、技术资料管理办法、研发人员奖励标准、研发人员教育培训及考核管理办法、专利申请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完备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基本涵盖了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构建了健全的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 3、生产模式 公司以制定生产计划的方式,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物料计划与采购,生产下单、产品的生产制造,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流程规范,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及检测验证,确定产品的生产过程严格遵照公司的操作指导文件,并最终验收入库。最后根据合同订单期限备货、出货。 4、销售模式 公司市场营销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公司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销售团队,设立国内、国际市场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设立办事处,并安排常驻业务员跟进区域内封装客户订单,做好生产端与客户端的沟通工作。同时,公司设立完备的市场调研和研发、客户服务体系,从产品研发、技术指导、售后服务各环节深度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深度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用优质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实现12.72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9.47亿元,同比增长25.87%,主营毛利率同比提升了8.5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81.96万元,同比增长134.16%。公司积极推进管理变革和精益化管理,产能利用率达到97.39%,同比提升23.46个百分点;公司亦致力于产品结构转型,积极发展第二增长曲线,中、高端产品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同比增加了6个百分点。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如下: 1、稳健经营见成效,核心业务持续增长 (1)显示领域,持续引领市场 2024年上半年,公司坚持品质优先,积极寻求与客户的战略合作,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公司不断升级产品,较2023年末整体性能提升超过6%,RGB直显整体营收同比增长38%。除此之外,在MiniRGB显示领域,公司准确捕捉市场趋势,与下游客户合作更紧密,MiniRGB产品为业绩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收入同比增长249%。 (2)照明领域,产品结构优化 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打造了涵盖智能球泡、高效面板灯、户外路灯、高端商业照明及投光灯在内的多元化照明产品矩阵,产品性能优越,跻身行业第一阵营。此外,公司已成功服务于众多国内上市公司及海外客户,多款高光效产品已在客户端实现大规模投产出货。2024年上半年,照明领域营收稳定增长,其中高光效照明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30%。 2、新业务驱动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在新业务领域方面积极布局新产品、储备新技术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伴随市场需求的释放,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 背光产品领域,得益于控股股东的资源支持,公司加大了对新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的投入。背光芯片的光效、抗静电能力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倒装高压芯片的EOS性能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背光芯片产品可应用在车载背光、TV背光、MNT背光、NB背光及手机背光等五个细分市场,并已成功导入头部电视整机厂。随着下游MiniLED电视的渗透率提升,背光芯片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背光芯片收入同比增长178%,背光产品线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太阳能电池领域,得益于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低轨卫星发射数量有望持续上升,公司产品需求旺盛。报告期内,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39%,公司新开发的柔性薄膜电池外延片产品实现大批量交付,聚光带隙匹配三结电池CPV性能不断提升,已经在客户的聚光光伏新能源项目中使用。 (五)同行业公司情况 1、三安光电(600703):公司主要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氮化镓、砷化镓、碳化硅、磷化铟、氮化铝、蓝宝石等化合物半导体新材料所涉及的外延片、芯片为核心主业。根据其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约1,405,275.20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36,656.00万元。 2、聚灿光电(300708):公司主要从事化合物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为GaN基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根据其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约133,384.99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1,308.55万元。 3、华灿光电(300323):公司是全球领先的LED芯片及先进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业务为LED芯片、LED外延片、蓝宝石衬底及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GaN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其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约290,330.79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84,569.20万元。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半导体光源工程化基地、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太阳能电池工程化基地等研发平台,此外,公司积极构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关系,深入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借助这些外部资源,公司加速了新产品的研发进程,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包括国家级标准创新型企业(初级)、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江苏省智能制造工厂、江西省数字经济重点企业、福建省电子信息新产品、2023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公司注重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建立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共获得33项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授权,同时新增申请29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 1、RGB显示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于传统LED高端显示领域的市场深耕,依托于多年积累的显示芯片技术底蕴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出了高光效和卓越可靠性的户内外显示产品,使得公司在该市场的占有率稳步提升。公司针对行业痛点,着重提升了户内户外产品的性能。户内产品05系列在保证光电性能和可靠性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尺寸的缩小,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户内产品,并已成功导入客户端。户外产品则从06至14系列,实现了亮度的显著提升,增强了在户外显示市场的竞争力。在高端显示领域,公司凭借领先行业的高色纯度产品特性,赢得了业内主流高端显示封装企业的认可,并形成了持续的订单。 期间,公司始终坚持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通过提升产品性能,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与业内大多数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紧跟市场趋势,引领了Mini显示芯片产品的发展方向。Mini0407、0306等尺寸产品凭借卓越的光色一致性、广泛的色域和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大量销售订单。公司与业内高端Mini显示客户达成合作,开发了适用于微安级别COG应用的定制产品,产品性能同样得到了客户认可,并形成了订单。 2、照明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提升芯片外量子效率,通过透明导电层优化、外延表层粗化等工艺显著提升了芯片光萃取效率,照明产品亮度得到全面提升。其中2639、2645、2851等超大尺寸芯片光电转换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成功通过国际照明品牌大厂评估认证。另外公司加大在A级能效等高附加值领域的产品布局,不断提升产品市场渗透率。 3、背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在背光产品上取得重大突破,产品的各项性能已达行业领先水平。在MiniPOB方面,导入高致密钝化层五面包覆工艺,全面提升了芯片防水能力;在MiniCOB方面,研发了双DBR调光工艺,实现了芯片发光角度可调,提升了应用端视效水平;在传统背光方面,开发了适用于大功率倒装芯片的外延结构,使芯片EOS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多款芯片通过国内外客户认证,并已开始批量供货。 4、MicroLED领域 公司在MicroLED领域持续深耕技术,开发产品,推进产业化进程。在大屏产品方面,与国内客户持续推进玻璃基用30~60um级别的MicroLED产品,并小批量产供货,其中红光产品良率提升0.5%以上,光效提升超过10%;针对车载产品,开发10~30um级别MicroLED芯片并小批量产;针对投影式产品,开发出10um以下MicroLED阵列芯片,客户试样中。在巨量转移方面,产品良率可达99.99%,进展可观。同时,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期在后续的市场爆发时把握先机。 5、车载领域 公司已获得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车载产品线覆盖0.2W至5W全系列,广泛应用于车内的氛围灯到车外的头灯等多种车用场景。所有产品均严格按照AEC-Q102标准开发,经过严格测试,品质卓越,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并已实现批量生产。尤其,公司的倒装车载产品已导入应用于HUD抬头显示领域,其亮度高达30万nits,技术水平领先业界。 6、植物照明领域 随着极端气候加剧和都市农业兴起,室内种植正在快速发展,LED以高光效、节能、长寿命等优势已逐渐取代传统汞灯成为新一代植物照明光源。公司开发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植物照明芯片,包括匹配光合作用红区需求的660nmUR波段芯片:尺寸10-20mil、功率0.1-0.5W芯片以及尺寸45-75mil、功率1-2W芯片;符合植物生长叶绿素吸收红区需求的730nmFR波段芯片:尺寸10-26mil、功率0.1-0.6W芯片。公司在LED植物照明领域的布局已获成效,被国内外多家植物照明下游厂商认证通过,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提供多样性产品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7、太阳能电池领域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供应商。随着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将继续扩大产能,满足行业的需求;新开发的柔性薄膜电池外延片产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消费电子领域与客户紧密配合,为批量进入民用市场提供可行性方案;地面聚光光伏产品,聚光带隙匹配的三结电池CPV性能不断提升,与客户战略协同,已经实现多个聚光光伏新能源项目的试样,力争率先提供光伏新能源解决方案。 8、VCSEL激光领域 公司激光产品可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工业感测、人脸识别、医美、数据通信、车载等领域,8mW、28mW、200mW等系列产品稳定出货。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和智能驾驶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对激光芯片需求逐步增加,公司车载领域的DMS监控产品和辅助雷达通过车规和车企认证,预计年内实现商用;同时,公司已立项开发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多结VCSEL芯片,5结、6结将同步开发。在数据通信领域,随着AI带来的数据中心巨量扩容,VCSEL芯片在该领域的需求将极大的增加,公司布局10G、25G产品,同步研发50G及以上产品。 (二)RGB显示领域规模效应优势 公司秉持产业为本理念,深耕LED主业,已成为国内领先的LED芯片企业,整体产能跻身国内领先行列。在众多LED芯片企业中,公司专注于RGB显示市场,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得益于产品的高亮度、高均匀性、高可靠性和卓越的耐逆压性能,以及公司稳定的供货能力,公司与RGB显示封装领域的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且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彰显了规模效应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成本降低和销量增长上,更在于赢得了下游客户的深度信赖和广泛合作。在技术创新和下一代产品开发方面,公司与行业下游的领先企业紧密合作,通过高频互动和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出多款领先市场的新产品。这种合作加速了技术更新的步伐,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RGB显示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三)公司精益化管理优势 LED行业竞争剧烈,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势在必行,公司积极推动管理变革,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和精益化管理。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提升产能。全年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人均效能稳步增长。同时,公司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实施双赢战略,确保产销比率保持在高水平。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强化了“端到端”的成本管理体系,深入挖掘整个价值链的降本潜力,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也有效减少了期间费用。 此外,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公司围绕培养精益人才、提高生产良率、减少工时损失、消除浪费和标准化作业等关键领域,开展了精益生产的持续改进。结合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公司优化了生产、运营和管理流程,建立了一套覆盖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货的全链条精益管理体系。这些措施大幅提升了人均工效,降低了单位能耗,持续提高了产品良率,显著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与制造能力,有力地支撑了公司“加快周转、降低费用”的运营目标。报告期内,子公司分获得“2024年度江苏省智能制造工厂”“江西省数字经济重点企业”等荣誉称号。 (四)品牌影响力及销售渠道优势 公司恪守“以人为本、市场导向、客户至上、品质为基”的服务宗旨,依托产品的高均匀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业界树立了坚实的口碑,并聚集了一批优质稳定的客户群。在保持客户稳定性的同时,公司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并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进步。在合作过程中,公司赢得了众多重要客户的认可与信赖,构建了互惠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益于品牌和销售渠道的优势,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市场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的风险 随着我国LED行业的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以及终端应用领域业对高光效、高性能的LED芯片需求不断增加,新形势、新业态可能逐步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若公司不能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将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为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提升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不断进行新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丰富产品功能,迎合客户多元化的使用需求促进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提高产品毛利率,继续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营销网络,开拓新客户群体。同时,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驱动作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2、芯片价格的下降风险 随着LED产品应用领域的加速推广,需求量迅速增长,这一增长也带来了LED产业投资规模快速扩张的挑战,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加剧,与此同时,LED行业的技术进步正推动着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进而影响到LED芯片的市场价格。 应对措施:公司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实现差异化竞争,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同时,加强市场研究,合理规划产能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确保供需平衡。此外,行业内的合作与整合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可以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品技术的更新风险 随着LED行业技术的提升和需求的升级,LED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应用格局持续优化。若公司不能保持技术创新,不能敏锐地捕捉行业、产品的发展趋势并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而削弱公司的竞争力,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自主创新实力,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注重产学研合作、上下游协同合作,及时研究开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持续推进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研发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公司行业地位。 4、人力资源风险 随着公司生产业务规模的扩大,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及综合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如果未来公司自身水平、发展平台和人才稳定机制不能与公司发展相匹配,将面临人员流失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将注重外部人才的招聘与吸纳,长期开展外部高端人才引进的工作,通过校招、社招、推荐等方式,保持公司与各类人才的联系,为企业引进外部人才预留良好的通道。另一方面,公司将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制度,采用用、留、选、育机制,为员工提供技术和管理双通道晋升路线,同时发展企业文化,营造激发团队活力和凝聚力的组织氛围,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